top of page

Hyster®鏟車採購指南:了解鏟車基本規格

Jan 20

讀畢需時 9 分鐘

0

15

0

為什麼在購買鏟車之前了解正確的需求和規格是重要的?


在購買鏟車之前,確認操作環境、卡版類型、預算以及有否特殊要求至關重要。這樣可以確保選擇合適的規格和配件。因為鏟車的可用性和適用性往往取決於正確的規格。


打個比喻,如果鏟車的闊度超過您工作空間的通道,將構成重大的營運問題!


鏟車的規格不僅影響其佔地面積、性能和價格,還會影響使用者和貨物的安全。因此,熟悉這些規格以確保符合您的操作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在購買鏟車時,請考慮以下五個關鍵領域:

  • 貨物處理:最大重量、貨物類型/尺寸、卡版類型/尺寸等。

  • 採購預算:內燃機(柴油/汽油)鏟車、電動(鉛酸/鋰電)鏟車、新鏟車或可接受的二手鏟車等。

  • 設備規格:車輛尺寸(長度/寬度)、最小高度、轉彎半徑、升降速度、行駛速度、安全配件等。

  • 環境條件:室內/室外操作、電源、地面類型、搬運距離、通道闊度、斜坡坡度、堆疊高度、高度限制、操作需求/效率等。

  • 特殊要求:產地、防爆、冷倉、防水、智能管理、速度控制、操作員管理、防止碰撞警報系統、能見度輔助系統等。


當以上資料能確認,力高機械團隊將對客戶公司和操作員需求便能有清晰的了解,將大大促進協助選擇適合鏟車的過程。


然而在現實中,許多用戶或採購人員可能會同意,在眾多規格和考量中表達自己的需求是一項挑戰。因此,尋求專業的力高機械銷售代表的協助可以簡化這一過程。


對於計劃採購合適鏟車的人士,本文章將介紹最常見的鏟車採購常見事項。力高機械團隊希望透過掌握這些基礎知識將使您的選擇過程更加順利,變得更輕鬆和高效。


常見鏟車基本規格


  1. 鏟車尺寸:

    • 整體長度 (Overall Length):從鏟叉臂尾至鏟叉前端到車輛後部的總長度,包括和不包括鏟叉長度。

    • 整體寬度 (Overall Width):鏟車最寬處的寬度。標準鏟車通常範圍在1到1.5米,但這因車型而異。

    • 整體高度 (Overall Height):從地面到升降桅杆最低和最高點的高度。

- 了解這些尺寸有助於選擇合適的車、規劃貨倉佈局以及確保操作安全。


  1. 鏟叉尺寸:

    • 鏟叉長度 (Fork Length):由鏟叉尾至鏟叉尖的長度;常見的長度包括1070mm和1350mm,具體取決於車型。

    • 鏟叉寬度 (Fork Width):單支鏟叉的闊度,通常在100mm到250mm之間,取決於鏟車的載重能力和類型。

      - 2.5噸鏟車常見的單鏟叉寬度通常在100mm到120mm之間。

    • 鏟叉厚度 (Fork Thickness):垂直厚度,通常在35mm到50mm之間。

    • 鏟叉間距 (Fork Spread):兩支鏟叉內側之間的距離,通常取決於其設計。

- 鏟叉的尺寸會根據鏟車的型號和用途而有所不同。選擇合適的叉尺寸對於確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效率非常重要。


  1. 負載中心距離 (Load Center Distance):從負載重心到設備前端的水平距離,通常範圍在500mm到1200mm之間。

    - 負載中心距離會影響車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因為它決定了鏟車可以安全提升的最大負載。

    - 如果負載的重心超出負載中心距離值,鏟車的負載及提升能力將會降低,並且有可能導致不穩定或事故。


  2. 最高負載重量 (Load Capacity)

    - 鏟車的負載能力通常以噸(縮寫為T或Ton)來衡量,是設備最基本和重要的參數之一。負載能力指的是鏟車在既定設計的操作條件下,能夠安全承受或提升的最大重量。

    - 例如,如果一台鏟車的負載能力為3噸,且負載中心距離為500mm,這意味著該車輛可以提升或處理最多3噸的貨物,且貨物總長度不超過1米。

    - 負載能力可能會根據操作條件或行為而有所變化,例如負載中心距離、提升高度、傾斜能力和使用的附件。例如,某一負載中心距離下,該台鏟車的最大負載能力可能為2噸,但如果負載中心距離增加,則最高負載重量將會相對減少。

    熟悉車的負載能力對操作員至關重要,因為如果超過鏟車的負載限制可能導致失去平衡、結構損壞或其他危險情況。


  3. 提升高度 (Lift Height):鏟車能夠將貨物提升的最高距離(從鏟叉上平面到達地面之間的垂直距離)。

    - 這個高度對於車的使用至關重要。

    - 尤其在貨倉或物流中心,車的提升高度決定了它能夠將貨物提升的最高程度,這對於貨物存取是十分關鍵的。


  4. 自由離地距 (Free Lift):在不提升門架高度,鏟叉與地面之間的垂直距離。

    在部分貨倉或作業環境中,自由離地距能幫助操作員在狹小空間內更加靈活地操作,從而提高空間使用率。


  5. 提升速度 (Lifting Speed):鏟車在最高負載時能夠提升貨物的最高速度稱為提升速度。較高的提升速度可以提高操作效率;然而,過快的提升速度可能會影響穩定性和安全性。

    - 車的提升速度可能會根據不同的負載條件而有所變化。

    - 了解車的提升速度有助於選擇合適的設備,確保物料搬運的效率與安全性。


  6. 行駛速度 (Travel Speed)

    - 行駛速度是指鏟車在空載或滿載時的移動速度,通常以公里每小時km/h或kph表示。

    - 行駛速度對鏟車的操作效率有著重要影響。較高的行駛速度可以提高貨物運輸和處理的效率,但在操作過程中亦必須保持安全。

    - 鏟車的行駛速度可能會根據負載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 了解鏟車的行駛速度將有助於您有效規劃倉庫內部物流,確保操作安全,並提升整體運作效率。


  7. 爬坡能力 (Gradeability):鏟車在坡道上安全操作的最大傾斜度通常以百分比(%)或角度(°)表示。

    - 爬坡能力對於確保車在不同角度的坡道上安全穩定運作至關重要。了解車的爬坡能力將有助於選擇合適的設備,並確保在傾斜台上順利操作。


  8. 車輛重量 (Truck Weight):鏟車本身的重量,不包括其所負載的貨物,稱為車輛重量。這個重量是影響鏟車穩定性、安全性和操作性能的重要因素。


    不同類型和用途的鏟車之間,車輛重量可能會有相當大的差異。當中影響車輛重量的因素包括:

    • 動力來源:內燃式鏟車通常比電動鏟車重,因為內燃機需要更堅固的底盤來承載引擎和燃料系統。

    • 載重能力:額定載重能力較高的鏟車通常重量較大,以確保在處理滿載時的穩定性。

    • 結構設計:例如,高提升高度鏟車通常擁有更重的底盤和配重鉈,以維持其穩定性。

    • 配重:鏟車通常配有配重鉈或電池,以平衡貨物的重量,這也增加了整體車輛重量。

    - 在選擇鏟車時,車輛重量是一個重要考量因素,需要根據操作環境、物流處理要求和工作場所的承載能力來決定。


  9. 離地距 (Ground Clearance):離地距是指鏟車的底盤最低點與地面之間的距離。這個參數值顯示了鏟車在不碰撞的情況下,能跨越不平坦地面障礙的能力。較高的底盤高度能提高鏟車的靈活性;然而,過高的底盤可能會提高重心,可能影響穩定性,尤其是在轉彎或處理重載時。

    因此,這一參數值對鏟車在不同工作環境中的穩定性和靈活性有著重要影響。


    通常,鏟車上較大的輪胎會導致較高的底盤高度。然而,底盤設計和車輛載重能力也會影響底盤高度。例如,重型鏟車可能擁有堅固的底盤,但底盤高度相對較低,以確保穩定性。


    不同類型的鏟車專為各種工作環境而設計,導致底盤高度有顯著差異。例如,電動鏟車的底盤高度通常較低,適合平坦的室內環境,而柴油鏟車和越野鏟車則具有較高的底盤高度,適合不平坦的戶外環境,以減低磨擦到底盤。

    - 根據工作環境和操作要求選擇合適的底盤高度,有助於提高效率和安全性。


  10. 轉向半徑 (Turning Radius):鏟車的轉彎半徑指的是當方向盤完全轉動(最大轉向角度)時,最外側輪子所形成的圓形路徑的半徑。這個圓形路徑包括兩個參數值:外轉彎半徑和內轉彎半徑。

    較小的外轉向半徑意味著鏟車在操作時需要更少的地面空間,從而提高了靈活性。

    - 這個參數對於鏟車的操作靈活性至關重要,特別是在狹窄的貨倉通道或擁擠的工作區域,如靠近貨櫃或電梯等。


  11. 軸距 (Wheelbase) / 輪距 (Track Width):軸距是指鏟車的前後車軸之間的水平距離,實質上是前輪和後輪之間的距離。軸距對鏟車的穩定性和轉向性能有直接影響:

    • 較長的軸距:通常會增加鏟車的穩定性,特別是在處理重載時,但也會增加轉彎半徑,降低靈活性。

    • 較短的軸距:有助於減少轉彎半徑,使鏟車在狹窄空間內更為靈活,但在負載情況下可能會影響穩定性。

    輪距指的是同一車軸上左輪和右輪之間的水平距離,影響鏟車的側向穩定性:

    • 較寬的輪距:增強鏟車的側向穩定性,並減少翻倒的風險,特別是在轉彎或不平坦的地形上。

    • 較窄的輪距:雖然可以提高在狹小空間中的靈活性,但通常會導致側向穩定性降低。

    軸距和輪距的最佳配置取決於鏟車的預期用途。例如,電動鏟車在狹窄的倉庫通道中運行時,可能會設計為短軸距和窄輪距,以增強操作靈活性。相對而言,設計用於粗糙戶外地形的柴油鏟車則可能具有較長的軸距和較寬的輪距,以提高穩定性和安全性。

    - 根據工作環境選擇合適的軸距和輪距將確保車的最佳操作性能、安全性和效率。



內燃鏟車與電動鏟車的區別

在比較鏟車的規格時,了解電動鏟車和柴油鏟車之間的差別也非常重要,主要由於它們的動力來源和預期用途:

  • 動力來源

    • 電動鏟車:此類鏟車以電池作為主要動力來源,通常使用鉛酸電池或鋰電池。需要定期充電,而充電時間和電池容量會影響操作時間。

    • 柴油鏟車:由柴油引擎提供動力,需加油以維持運作。燃料可以迅速補充,從而減少停運時間。

  • 環境適應性

    • 電動車:由於無噪音和無排放,特別適合室內操作。然而,極端溫度(如潮濕和低溫環境)可能會影響電池性能,因此需要特別留意。

    • 柴油車:由於排放廢氣並產生較大噪音,更適合戶外使用或通風良好的環境。此外,柴油鏟車通常具有良好的地形適應性,能在崎嶇或不平坦的表面上有效運作。

  • 操作性能

    • 電動車:啟動迅速且操作平穩,適合精確處理。通常具備優秀的加速控制,能在狹小空間內靈活操控。

    • 柴油車:雖然啟動速度略慢於電動型,但在重載時表現強勁。柴油鏟車在長距離運輸方面通常表現優異,但在狹窄區域的靈活性可能較低。

  • 噪音和排放

    • 電動車:運行時非常安靜,適合對噪音敏感的工作環境。此外,無排放廢氣,環保性能優越。

    • 柴油車:運行時產生較大噪音,可能影響工作環境。此外,會排放廢氣,可能需要遵守本地的排放標準。

  • 載重能力和尺寸

    • 電動車:通常適合中等至輕載,起重能力一般在1.5至5噸之間。電動鏟車通常較為小型,適合在狹小空間內進行密集操作。

    • 柴油車:設計用於大宗和重載,起重能力可超過10噸。它們通常較大且較重,適合在戶外高負載工業操作中使用。

  • 維護和成本

    • 電動車:不需要引擎維護,相對容易保養;然而,需要定期檢查和維護電池。初期購買成本較高,但長期運行成本較低,因為電費通常低於柴油,且不需更換油品或其他引擎耗材。

    • 柴油車:需要定期維護柴油引擎,包括更換油品和濾網。初期購買成本較低,但長期燃料和維護成本較高。然而,對於高負載操作,柴油鏟車在經濟性上通常較電動型更具優勢。


  • 選擇因素參考:如果主要操作環境為室內,並對噪音和排放有嚴格要求,電動鏟車可能是更合適的選擇。相反,如果需要在戶外操作並經常需要高負載運作,柴油鏟車則可能更為適合。

    - 請根據您的操作環境和工作需求選擇合適的鏟車,這可以提高效率並降低整體運成本。


在購買Hyster鏟車之前先了解規格可以確保所選設備滿足工作需求,避免選擇不合適的型號,最終節省成本並提高效率。此外,這些知識有助於規劃操作空間,增強安全性並降低維修成本。


我們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您選擇符合預算和需求的鏟車。如有任何疑問或需要進一步資訊,歡迎隨時聯繫力高機械Daniel 66771515,獲取有關Hyster鏟車的專業建議和度身訂制的解決方案。

Jan 20

讀畢需時 9 分鐘

0

15

0

相關文章

留言

Share Your ThoughtsBe the first to write a comment.
bottom of page